English

高扬的“雪山红旗”

1999-07-31 来源:光明日报 解放军报记者 徐文良 本报记者 蔡侗辰 本报特约通讯员 我有话说

西藏岗巴,平均海拔4810米。

38年前,西藏军区边防某营奉命驻守共和国“平均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岗巴边防,在地球之巅忠诚地履行着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1990年7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日喀则,亲切接见岗巴军人的代表并题词赞扬和勉励劳苦功高的岗巴军人:“雪山红旗,永放光彩”。

9年来,“雪山红旗”,在冰峰雪山的边关哨卡越飘越鲜艳。

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实屏障

岗巴县位于喜玛拉雅山北坡,进出境通道多,是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前沿。

1986年6月的一天,岗巴某营接到通报:一伙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煽动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聚集岗巴,妄图非法出境!副营长刘兴富奉命率领60余名官兵赶到现场,与公安干警、边防武警会合时,这里的对峙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

“既不能伤害被挟持的藏族群众,更不能让分裂分子阴谋得逞!”官兵们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堵住出境通路。同时,指派懂藏语的官兵,揭露分裂阴谋。经过艰苦的工作,军民终于联手将混迹其中的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抓获,成功地粉碎了一次分裂者的阴谋。

1987年8月,拉萨骚乱被平息后,一伙骚乱分子流窜岗巴,企图从岗巴某营守卫的边防非法出境,投靠流亡在境外的达赖集团。三连奉命在尼玛山口设卡堵截这伙骚乱分子。

尼玛山海拔5300多米,终年积雪。在夜间温度低达零下17摄氏度的冰天雪地,官兵们在雪地里一趴就是10个小时,大部分官兵的脸部被紫外线灼伤,双眼被雪光刺激得红肿。就这样,三连在雪地里坚守了整整18天。在一个月亮被冰雪“冻结”之夜,一串黑影出现在三连警戒的冰山雪地间。官兵在冰雪世界展开一场围歼战,使这伙投奔“天堂”的骚乱分子,在最后一道防线上自投罗网。

岗巴边防平时纯洁得只有冰雪,安静得只有风声,但边防线上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1992年12月17日,一位藏族牧民来到部队报告,在邻国边境发现两名可疑人员。四连官兵进入开鲁山口设伏。雪线上的冬夜,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由于不能生火,官兵们只能身体相拥,抱成一团,相互用体温取暖。黎明时分,两个黑影一闪一闪地向边境线我方一侧摸来。官兵们迅猛出击,将这两名非法入境者擒获,从两人身上搜出由达赖集团散发的分裂祖国传单250份。

近10年来,岗巴某营共挡获企图非法出入国境的分裂主义和刑事犯罪分子100余人,缴获鼓吹分裂祖国的宣传品24万余份。西藏自治区政府领导在评价岗巴某营维护祖国统一功绩时说:“红旗指处乌云散。有解放军在边防,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会得逞。”

五星红旗照耀边疆

记者到岗巴采访,发现从高原边寨到营房哨所,屋顶上、窗户沿、帐篷顶,都迎风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学龄儿童人人会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据县委书记旺久统计,全县1595户人家,升有五星红旗2317面。他说:“红色的岗巴,是岗巴的金珠玛米(解放军)用维护祖国统一的红心染红的。”

近年来,岗巴某营党委主动配合岗巴县各级党组织,每月定期巡回到边境村寨,对农牧民和僧尼进行“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祖国大家庭中有西藏”为主题的爱党、爱国、爱西藏教育,旗帜鲜明地高举反分裂的旗帜。他们还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心系西藏”、“大家庭温暖高原地”、“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建设”等事实,编印成藏文小册子,送到边境村寨和寺庙。每逢重大节日,岗巴某营官兵都要和农牧民群众一起,举行“升国旗、唱国歌”仪式,让五星红旗在岗巴大地、在人民群众心中飘扬。

去年6月30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宣布:“在解放军驻岗巴某营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脱贫标准,岗巴县从1998年10月1日起全县脱离贫困。”

这是军民团结、民族团结创造的奇迹!岗巴在生物学家眼中,是“动植物生存、生长的生命禁区”。受高海拔、高寒气候制约,岗巴动植物物种稀少且生长缓慢,是国家级贫困县。

岗巴有“绿色贵如金”之说,昌龙是岗巴屈指可数能产青稞的地区。由于受限于自然条件,亩产量长年只有250来斤。三连官兵先后为昌龙引进优良小麦、青稞品种6个,指导藏族群众推广应用,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去年,昌龙青稞亩产量提高到700斤,在全县率先靠种植实现“千人脱贫”。

“曲登尼玛”的藏语语意是“神水”。这座以“神水”命名的寺庙,坐落在喜玛拉雅山“神山”中的“神水”旁。曲登尼玛寺既是岗巴唯一的一座寺庙,也是岗巴人心中的“神灯”。

1998年4月的一天,“神山”突发大面积雪崩,曲登尼玛寺庙危在旦夕。正在雪山巡逻的三连官兵,立即组织部队投入紧急抢救。

官兵们手挽手,在寺庙迎水面筑起一道“人堤”,任凭冰击水打,用生命护卫着岗巴人民宗教活动场所,水打湿了官兵的军装,风把军装吹成坚硬的“铠甲”,冰在官兵手上脚部划出道道血口,但没有一人退却半步。指导员刘仕林、副连长祖正学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同战士们一道背石块,运沙袋,筑防水堤。战士詹光荣被洪水卷走,被救起后仍坚持在救庙第一线。

正是三连官兵在雪崩后的第一时间,用身躯挡住了洪水,为军民抢救曲登尼玛寺赢得宝贵的时间。经过军民10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寺庙保住了。旺久书记这样评价岗巴某营的功绩:“岗巴信教群众视曲登尼玛寺庙为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保住,分裂分子就会以此为口实,挑起和制造民族矛盾。岗巴官兵是保了一座寺庙,救了一寺尼姑,稳了一县人心。”

哨位的身后是祖国

在我们面前摊开着的是五部已经泛黄的《岗巴军人档案》。谁有幸翻开它,都会在手颤心悸中,灵魂受到一次纯如冰雪的神圣洗礼。这里记载的事实,既有悲壮的“死亡档案”,也有平淡的“岗巴故事”——

“吴敬泉,第5任营长,在岗巴整整战斗20年。1989年因健康原因转业到成都,半年后因身体机能病变病故,享年38岁;

“李建华,营部机要参谋。1995年9月,李建华回家探亲第3天,突发高原心脏病,病逝在家中,享年28岁;

“张玉菁,副营长王海的妻子。1985年10月8日,张玉莆历尽艰辛万里从广东来岗巴探亲。次日,张玉莆因患高山急性肺水肿病故岗巴,享年32岁;

“刘燕,战士黄颂有的未婚妻子。1997年3月10日,刘燕从四川千里迢迢到岗巴完婚。3月12日,在战友们为他们俩举行的婚礼中刘燕因感冒导致高原急性肺水肿发作,长眠在岗巴,享年21岁;

……

岗巴军人这部不死的“死亡档案”还会续记。但岗巴军人为维护边境安宁,奉献出的不仅仅是死亡。

“守查果拉光荣因其高,巡国境线崇高因其艰。”这是深受岗巴军人喜爱的“岗巴名言”。岗巴雪线拥有19个冰山雪峰边境通道,岗巴军人负责巡逻的边境长达140多公里。因此,每一次巡逻都可以说,是岗巴军人在用生命维护边境安宁。

营部干事吴鹏1990年第一次上查果拉时还是新兵。上查果拉当月,他幸福地受到江主席接见。在双手握住江主席的手那一瞬间,吴鹏强烈地感觉到了江主席的嘱托:“一要保卫边境安全,二是保卫西藏的和平建设,任重道远。”

这是军委主席对岗巴军人的重任。第二年,吴鹏考上军校,毕业后又申请回到岗巴,并当上了查果拉第11任哨长。去年,吴鹏第4次要求上查果拉。体检时发现,他的血色素已经高达23.7克,超出内地正常人的近10克。医生禁止他再上查果拉,吴鹏说:“让我去吧,查果拉哨位的身后是祖国!岗巴军人的岗位就应该是最高、最苦、最光荣的查果拉!”

关于上查果拉的故事,在岗巴某营已经被官兵编成故事,载入史册,广为流传——

班长李建国入伍3年,连续3年写申请书请求上查果拉。领导考虑他的身体,一直没有批准他的申请。李建国遗憾地退伍走了,而他的3份申请书永远贴在了查果拉哨位上;

班长花晓社在岗巴服役3年,没有轮上上查果拉的机会。在组织决定他退伍前,花晓社恳求上级特别批准“他上查果拉站哨超期服役一年”。如愿以偿的花晓社,在超期服役的日子里,各项工作都成为查果拉哨所的标兵;

战士黄日丛在岗巴服役3年,3上查果拉。第三年在一次风雪执勤中全身冻僵,医生说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在战友抬他下山救治那天,黄日丛躺在担架上向查果拉敬最后一个军礼:“请接受一个老兵的祝福,查果拉,祝你永远安宁!”

查果拉对排长李春来说,还是“红娘”,李春的未婚妻王代茹是四川浦江中学教师。那年,她在向同学们讲授从报纸上看到的查果拉军人戍边事迹时,自己深深被打动了。她写信问候李春:“在那么高的地方守边防,苦吗?”李春回信说:“站得越高,心里越甜。”1998年7月26日,王代茹怀着一腔痴情爬上高高的查果拉。她说:“如果说西藏最美的是布达拉,那么李春就是我心中的布达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